首页 > 武侠修真 > 风行录之风将起 > 第六十九章 叩天台

第六十九章 叩天台(1/2)

目录
好书推荐: 一身肌肉莾穿异世界 校园中的情 爆笑修仙:我在都市横着走 携子归来,千亿总裁宠妻成瘾 我在古代开财务馆 四合院:众禽谁惹我,我搞谁 红妆之恋 重生猎艳传奇 皇女归来兮 已证道成帝,乘九龙拉棺回地球

天色才蒙蒙亮,宣政殿殿门外便站满了文武百官。

个个恭谨肃立,静待早朝听宣。

今日的早朝也必是各方关注。

然而,日头逐渐升高,早已过了早朝的时辰,眼见已是巳时的光景,宣政殿却仍是大门紧闭,驻守宣政殿的宦官亦未曾现身说明。

殿外百官禁不住开始了窃窃私语。

又过半刻钟时间,宣政殿内仍无任何动静。

百官之首那位未着官服的花甲老人忽而微微叹了口气。随即只见他抖了抖衣袍上微沾的露水,正了正衣冠,颤巍巍往宣政殿不远处的高台方向行去。

高台名为叩天台,乃是溪风建朝时便已存在了的,静立皇都已有千年之久。据史书记载,叩天台台身是由一整块象牙色荆白玉雕砌,与皇城地基相联,高九丈九尺,周身皆刻有繁杂雕画,下层是山川河岳变迁,天下万民安乐,中层是千万台阶直通上层,上层则是青天白日,有神人以天眼往下观之。寓神人观天地万民,维持世间秩序。其向阳一侧有九九八十一阶台阶直通高台之顶,台阶阶面极为宽广,每阶都有九尺之宽,其上刻了无数警世名言,有警示之意,亦有问心之意。虽久经风霜,叩天台却不见任何沧桑之意,古朴庄严,似贯古通今。

高台之顶伫立一金色古钟,在刺眼阳光下反射着灼灼黄光,似自九天接引而来,神圣威严。钟名警王钟,在高台之上亦已经历了千年岁月。千年风吹雨打,它却似永远静止在了时间长河中,丝毫未变。

钟静时镇压山河气运,庇佑帝国万民;钟声响,万民皆可闻,震聋发聩。

帝君继位时,需登上叩天台,叩响警王钟,向苍天明鉴,亦是自省自警;皇室祈天时,叩天台亦是祈天的起点.....它们是皇权统治的象征,亦代表了苍天对皇权的承认。

与此同时,因带有一定的神权色彩,神人的博大胸怀也赋予了万民说话与质疑的权利。

它也是万民对公平公正的追求,所有人皆可登上高台叩问苍天,或警示君王。

但蝼蚁问苍天,代价必然也将不言而明——以自身为祭。

群臣微微怔了怔,随即面色大变,一拥上前,将老人团团围住。

“帝师,冷静些!”

“帝师,莫要冲动,再等等!”

“不值得啊,柳老。”

“帝君既说三日后给我们答复,自然不会食言,帝师莫要一时糊涂。”

......

花甲老人却似乎并未听到众人的劝诫,抬袖推开身前之人,脚步无丝毫停滞,“虽有幸担任帝王之师,太子之师,老朽却自知资质驽钝,无论学问为人皆不足以教授天子,故一直心中惴惴,自觉愧对帝师之称。而当年,老朽误人子弟致太子殿下至今流落在外,便自知乃老朽之过。如今,帝君一意孤行,欲打破千年格局,又不肯广进谏言。老朽虽不解其意,却知实是老朽当年之过。学生之过,老师之责。老朽当叩问苍天,警醒帝王,方不负天下诸民,帝师之责。”

群臣尽皆怔住。

老人继续向前,以只有他自己能听清的声音低喃,“千年前,天下乱起,战火纷飞。圣祖为求天下太平,率诸侯四方征战。血染长天,无数英豪马革裹尸,才换得千年之和平。然千年安逸,千年前的预言,我们后辈又岂能忘记?山河浩瀚,百姓安乐,天下人才辈出,英豪并起,这是圣祖一代人用鲜血换来的盛世,我们后人岂能再生纷乱?又岂敢辜负了先人的意愿?”

老人静静走向高台,继而在高台面前的遮面守台人面前站定,躬身一礼,朗声道:“陋民柳自语,欲以蝼蚁之身叩问苍天。”

群臣再次怔住,随即面色复杂。

陋民?可您若是陋民,天下万民又有谁不属陋民呢?

半生为帝师,柳师肝脑涂地。

十五年前,柳师终辞官归隐,告老还乡。

十二年前,因太子萧风降生之吉兆,柳师应民意再次被请出山,并授太子之师之责。

三年前,太子年少无知,竟主动辞太子之位。柳师自觉教导无方,二次辞官以谢罪。然帝君体恤,不仅未因之责怪,更未应其辞官之请,反而特许其以后可便衣见觐,可不行跪拜之礼。自此,柳师感帝君之仁,事必躬亲,鞠躬尽瘁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书页 目录
新书推荐: 冷血前夫缠娇妻 诸天万界修行记 傲剑斩乾坤 潜修传 逍遥医圣 浊世神行录 豪门婚爱之赖上冷娇妻 独行在诸天世界 在修仙世界无法修仙 仙路了了
返回顶部
document.write ('');